廣安前鋒區:錢包鼓了 新村美了
盛夏7月,走進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廣袤的鄉村大地,一幅幅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美麗新畫卷正徐徐展開。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推動下,農村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。
產業振興錢包鼓
7月29日,走進觀塘鎮仁和寨,只見道路兩旁五顏六色的格桑花盡情盛開,迎著習習微風,不少游客在此垂釣、野炊、露營。
“這里離廣安主城區比較近,風景很不錯,水電設施也很齊全,來露營比較方便,體驗感很好。”游客陳偉說。
作為觀塘鎮新近打造的觀光旅游項目,該地依托仁和寨獨特的區位地理優勢和歷史文化資源,建設了仁和寨農旅結合體驗區,現已成為集休閑垂釣、戶外露營、旅游觀光、農耕體驗于一體的網紅“打卡點”。古樸的村落、優美的自然風光、獨特的民俗文化,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。
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。觀塘鎮積極引導各村按照“一村一品”發展思路發展集體經濟,有力推動糧油產地粗加工、農機社會化服務、閑置資產租賃等下游產業有機結合。在這一過程中,一系列獨具特色的品牌脫穎而出,成功打響仁和寨米、白云油菜、繼光稻蛙、新立川芎等觀塘新名片。截至目前,全鎮各村集體經濟組織累計總收入183.92萬元,其中經營性收入62.4萬元,為鄉村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。
此外,觀塘鎮還通過經濟林置換、低效林改造、撂荒林整治的方式,規劃發展九橋、仁和、碧峰等地竹產業,規模達7000余畝。該地采取群眾以土地入股分紅、剩余歸集體所有的分紅模式,先后投入500余萬元,種植巨黃竹、景觀竹1600余畝,綿竹800余畝,計劃可實現戶年均增收1000元,集體經濟收入增長11000元。
鄉風治理新村靚
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。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,前鋒區各地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,昔日泥濘的鄉村小路變成了寬敞平坦的水泥路,路燈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;農村廁所改造工程讓“衛生死角”徹底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干凈整潔的無害化衛生廁所;垃圾處理實現了分類回收和集中清運,村莊變得更加整潔美麗。
7月30日,走進虎城鎮水口村,村中的道路寬敞而整潔,道路兩旁的房屋庭院干凈利落,門前花園里的花朵散發出陣陣芬芳,一片祥和寧靜的氛圍。
該村以鄉風文明“一榜兩評”活動為抓手,按照“政府主導、群眾主體、重點突破、全面提升”的工作思路,大力營造村容村貌美、環境衛生好、精神風貌優的鄉風文明氛圍。
在“一榜兩評”活動中,該村對農戶環境衛生和文明習慣進行評分,紅榜進行物品獎勵,黑榜通報整改。每次評比的分數換算成積分,群眾可以用積分在積分超市兌換相應物品。通過建立積分超市管理制度,以積分管理、積分兌換的形式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,在村民中形成“比學趕超”的良好氛圍。
在農村,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,文明新風深入人心。前鋒區創新運用“633”工作法,持續開展鄉風文明“一榜兩評三治”,扎實開展“七清一提升”鄉村整潔行動和鄉風文明提升行動。積極推行“積分制+清單制”,推廣運用“川善治”鄉村治理平臺,優化完善“積分超市”等創新機制,確保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和鄉風文明工作落地落實,收到實效。
各地通過“一榜兩評”等活動,樹立了一批先進典型,引導村民們崇德向善、見賢思齊。許多村莊還制定了村規民約,倡導文明新風,反對封建迷信和陳規陋習,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尚。該區還大力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,目前全區規模養殖場糞污設施設備配套率達100%,農膜回收利用率90%以上,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75%以上、無害化處理率100%,秸稈綜合利用率90%以上。
為加強農村基層治理,前鋒區各地還不斷創新治理方式,完善治理體系,積極引導村民參與村莊治理,通過村民議事會、理事會等形式,讓村民在村莊發展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決策權,實現共建共治共享。(呂甜/前鋒融媒)